项目展示

匠心愈深品愈谦 —— 赵平大师的境界

清晨的汉中街头,一辆略显陈旧的踏板摩托车准时穿梭在晨雾中。骑车人赵平俯身控车的姿态,像极了他在车间里校准飞机部件时的专注。这位手握国务院特殊津贴、头顶 “全国劳动模范”“特级技能专家” 等诸多光环的航空工业陕飞部件厂铆装钳工,二十九年如一日保持着八点前到岗的习惯,车间里人人唤他 “老赵”—— 这声称呼无关年龄,只关敬意,更藏着 “懂的越多越谦逊” 的人生答案。

1994 年刚进厂时,赵平眼中的 “懂” 是 “把活干漂亮”。跟着老师傅学艺的日子里,他把 “比技术、拼精度” 当作信条,为了吃透一个铆接角度,能抱着图纸在机床旁蹲到深夜;为了改进工具提高效率,曾通宵达旦反复试验。那时的他羡慕厂里的劳动模范,不仅因荣誉加身,更因前辈们 “手上有活,心中有尺” 的从容。这份向往化作动力,让他在闷热的车间里练出了 “闭眼摸准铆钉位” 的绝技,也埋下了谦逊求索的种子。

岁月在铆枪与风钻的交响中沉淀,赵平的 “懂” 早已突破了单纯的技术范畴。他手上装配的飞机部件,创下了零报废、零超差的奇迹,优质品率始终保持 100%;带领团队完成几十项技术攻关,累计为厂子节省资金近百万元;在某型号飞机研制的关键阶段,他仅凭经验 “诊断” 出铆接难题,独创专用工装一举攻克难关,单架机就节约资金万余元。当被问及秘诀,他总指着手上的老茧:“哪有绝技,不过是千锤百炼罢了。” 这份淡然,恰是对 “懂的越多,越知不足” 的生动诠释。

荣誉接踵而至时,赵平的谦逊愈发通透。38 岁获 “陕西省劳动模范”,40 岁成为 “全国技术能手”,42 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,44 岁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省级创新工作室 —— 同龄人眼中的 “人生巅峰”,在他看来只是 “国家对工人的认可”。每次宣讲获奖经历,他必提父亲的言传身教:“父亲识字不多,却凭着钻劲成了技师,这点我远不如他。” 也总念及厂里的老技术能手:“他们当年的条件更苦,手艺却更精,我只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。” 这份清醒,让他在掌声中始终保持着对职业的敬畏。

DB电竞官方网站,db电竞app下载,db电竞官网入口,db电竞平台,DBGAME,db电竞旗舰

真正的大师,从不会把知识与技能据为己有。赵平深知 “技术的生命在传承”,于是将几十年的经验整理成《飞机发动机支架安装技术创新》等成果,成为职工培训的教材;几乎每年申报十余项创新项目,制作的工装夹具在公司内广泛推广;面对青年技工,他毫无保留,手把手教技巧,更教 “干活先做人” 的道理。当被评为全国人大代表,他没有聚焦个人荣誉,而是四年来持续走访企业与院校,为技能人才培养发声,直言 “青年技工断档是我的心病”。这份把 “个人之懂” 转化为 “行业之智” 的担当,正是谦逊品格的最高境界。

如今 48 岁的赵平,依旧骑着那辆旧摩托车往返于家和车间。车间里的中央空调早已取代了当年的风扇,他的工具柜里却还保留着刚进厂时用的第一把铆枪。墙上的荣誉证书叠了厚厚一摞,他的工作服袖口依旧磨出了毛边。当被问起 “还要做到什么程度”,他擦拭着心爱的工具,目光望向窗外的蓝天:“飞机要飞得更高,我的手艺就得更精,这辈子能把这一件事做好,就值了。”

这份 “懂无止境,谦无止境” 的坚守,让赵平超越了 “金牌蓝领” 的称谓,成为真正的 “匠人典范”。正如他手中的飞机部件,唯有精准与谦逊兼具,才能承载起航空报国的重量。在这个追逐速成与虚名的时代,赵平用一生证明:真正的深刻,从来都与谦逊同行;真正的大师,永远怀着对专业的赤诚与敬畏。

匠心愈深品愈谦 —— 赵平大师的境界

发表评论